PNF的训练概论

      PNF目前在训练上作为一种柔韧性训练手段和神经肌肉恢复性手段,是在1945年由Kabat博士依据增强脊髓灰质炎患者肌收缩的生理学,与Knott和Voss(PT)一同开发的一种运动疗法。在医学上PNF主要用于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而在运动训练中,PNF是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
     PNF既可以在训练的热身阶段采用,又可以在放松恢复阶段采用,既可以作为一般性柔韧性练习手段,又可以作为专门性柔韧性练习手段,在体能训练中该方法结合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主要运用于改善柔韧性。
      PNF在训练实践中,从练习形式上看和静力性伸展方法相似,但机理上有本质的不同。PNF的生理学理论依据是利用反牵张反射(当肌肉收缩达到一定强度时,张力作用于腱器官使之兴奋,通过Ib类传入纤维反射性的抑制同一肌肉,使肌肉收缩停止,出现舒张)而达到使肌肉放松的目的,肌肉做等长收缩,会对肌肉产生强烈的刺激,肌肉中的腱梭会将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反射性地使肌肉放松,导致反牵张反射的产生。也就是说,被牵拉肌肉的主动收缩能抵消所产生的牵张反射,其收缩后放松加大,再者就是拮抗肌的收缩也可以加大主动肌的放松。
     PNF拉伸中有三种肌肉活动来促进肌肉的被动拉伸。在肌肉的被动拉伸之前,有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可以引起自身抑制反应。等长收缩就是保持、挺住。向心收缩就是收缩、缩短,这两种肌肉工作方式在被动拉伸中使用,获得本体感受性的抑制。
     在PNF拉伸过程中,包含着被动拉伸和静态拉伸,后面把这种肌肉工作方式叫做放松。PNF拉伸有三种类型的技术,分别是静力--放松;收缩—放松;静力—放松,同时对侧主动肌收缩。
    所有的PNF拉伸技术都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是一个被动拉伸,继续10秒,这在三种技术中都是一样的。第二时相的肌肉活动时不同的,其工作方式体现在名称上。第三时相仍旧是一个被动拉伸,持续时间一般为30秒。
以牵拉腘绳肌为例
1.静力放松技术
    静力放松技术先进行被动拉伸10秒,使运动员感到中度程度的不适。同伴施加使运动员髋关节屈的外力,这是运动员要用力对抗这种外力,保持腿的位置不变,进行一种等长收缩(静力),保持6秒。然后运动员腿部放松,进行被动拉伸,保持30秒。最后的拉伸中由于自身抑制机制被激活,拉伸的幅度有明显增加。
2.收缩放松技术
    收缩放松技术也是由被动拉伸开始,使运动员感到中度程度的不适,持续10秒,然后运动员对抗同伴施加的使髋关节屈的外力,用力伸髋,进行全范围的向心收缩,然后运动员放松腿部,进行髋关节屈的被动拉伸,持续30秒。由于激活了自身的抑制作用,拉伸幅度大于第一次被动拉伸的幅度。
3.收缩放松,外加对侧主动肌的收缩
    该技术的前两个时相与静力--放松技术完全相同,但在第三个时相,除了被动牵拉外,对策肌肉收缩,增加牵拉力量。也就是说,在等长收缩之后,髋关节进行主动的屈,使髋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增加。这种技术不仅激发了交互抑制作用(屈肌收缩抑制了伸肌),还激活了自身抑制作用,因而拉伸幅度加大。收缩放松,外加对侧主动肌的收缩技术最有效的PNF拉伸技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利用了本体感受性作用,同时还利用了自身抑制作用。
PNF练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事项:
第一,   练习前一定要有足够的热身,如进行15分钟左右的有氧练习和对准备拉伸肌肉的静态伸展,再进行PNF练习。
第二,   肌肉在受伤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选择PNF练习。在PNF练习过程中的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痛觉感受器的灵敏度下降,所以客人会感觉到疼痛减轻,而愿意做出更大幅度的伸展。由于练习过程中主观疼痛感的降低,如不注意,容易造成拉伸幅度过大而使受伤加重。
第三,   在练习过程中要思想集中,保证动作姿势始终规范,注意力放在被拉伸的肌肉上,控制好拉伸的幅度。如在PNF的第二时相,等张收缩的用力强度控制在最大收缩的60%~70%即可;在该方法的第三时相,最大的拉伸幅度以能感觉到肌肉的绷紧酸胀,而不是疼痛感的出现。
第四,   未成年和训练水平较差者少做,练习课中可以加大静态伸展的比例,同一肌肉群一周采用2次练习足够了。
PNF相对于静态牵伸的好处在于其对柔韧性的提升更加明显,并且在牵伸者和被牵伸者之间通过交流有很好的互动性,使得牵伸者更能把握被牵伸者的状况,关节肌肉的松紧。同时PNF与静态牵伸有较大的不同在于,PNF可以有效的提升肌肉的力量,解决了静态牵伸可能造成的力量下降的问题。PNF另一点好处在于,PNF原先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可以改善神经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