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
 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提高机能能力,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力量素质水平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合理地进行力量训练,掌握现代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
1.运动训练中的适应、负荷与应激原理
1.1训练适应原理
 “训练适应”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长期训练和外界环境(指自然环境与训练、比赛环境、其中主要是训练负荷)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动态平衡”(指能量消耗与补充的动态平衡)。这种适应能满足竞技比赛所需要的各种机能能力,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
 运动训练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训练负荷,打破机体原有的生物适应与平衡,使机体在新的水平上产生新的生物适应与平衡。
1.1.1训练适应的构成因素
 训练适应是指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所获得的能适应比赛需要的各种机体运动能力的生物适应性,即通常所说的竞技能力。因此,训练适应的构成因素就是各种竞技能力的最佳生物适应性。
 它包括:
呼吸循环与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适应:
 这种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心血管、呼吸及能量代谢方面的生物适应。这种训练适应决定着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强度比赛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安静与运动时机能出现节省化(如安静时心律减少,血压降低;定量负荷时心律、血压、心输出量相对较少,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与最大吸氧量增加等)。
支撑运动器官的训练适应:
 这种训练适应主要表现在肌肉、骨骼和关节结构上的生物适应性变化。如肌肉收缩力量的提高,骨骼与关节结构上的生物适应性的变化。例如,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肌肉能源物质和肌红蛋白的增高,酶的活性提高等。这种训练适应直接决定了力量、速度和支撑运动效果的提高。
神经、心理方面的训练适应:
 主要指神经系统建立各种动作条件反射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训练与比赛环境的影响。
 这种训练适应是掌握复杂技术动作、提高机能、形成良好、稳定的竞技心理状态的基础。
健康训练适应:
 这是指合理的生活制度、营养、饮食对运动训练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提高,伤病率下降。
 对保证训练进程和比赛至关重要,尤其对优秀运动员显得更加重要。
运动员的自我完善与比赛适应:
 主要指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战术能力的完善,以及比赛中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 这些都是提高专项能力、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
1.1.2训练适应的生理机制:
 训练适应过程主要是人的机体对外部刺激的一种生理适应过程。
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训练适应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刺激阶段。
机体被施加的刺激包括:
 训练中的训练负荷、场地与器材等;
 比赛中的比赛负荷、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等;
 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制度与时差等。
 这些刺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运动员进步与提高的速度与幅度。
第二阶段:对刺激产生直接的应答性反应阶段。
 运动员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其机体内外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输到内脏和运动器官,使之尽快处于工作状态,对外来刺激做出运动必需的应答性反应。
第三阶段:对刺激产生局部或整体的适应阶段(短期适应)。
 机体器官与系统接受刺激之后,机能状况由开始的急剧上升逐渐趋于平衡,此时,机体的某项应答指标虽不再上升,但仍能承受得住同等的外界刺激,这就表明机体已对该刺激产生了适应。
第四阶段:结构与机能改造阶段(长期适应形成阶段)。
 在全面增加与系统重复各种外部训练刺激的基础上,使各相应的机能系统与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结构与机能的改造,
第五阶段:训练适应的衰竭阶段。
 通常只要采用“维持性负荷”就可以保持已达到的训练适应水平。完全停止训练或急剧地长时间的降低训练负荷会引起训练适应的消退,各种已获得的机能和结构的改造就会消失。产生训练适应所用的时间越短,其消退地速度越快
   例如,在两个月紧张的力量训练后完全停止训练,经过两周后,力量素质就会明显下降经过2—5个月后就降回到原来的水平。
 因此,一方面要避免适应的消退和再适应过程的反复出现,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用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去盲目的追求更高的训练适应。
1.2训练负荷原理:
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最重要的控制与影响因素。
 了解和掌握负荷与应急的基本原理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
1.2.1.运动负荷的概念:
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应答反应的程度。
1.2.2.运动负荷的结构与分类:
 运动负荷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构成的完整系统。
1.2.2.1.负荷强度与负荷量:
 运动员的任何身体活动,都会引起人体产生解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练习量(负荷量),练习强度(负荷强度)及练习密度等负荷因素,都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各个方面,并根据专项比赛的机能和心理特点,形成符合运动员人体特点的训练计划。因此教练员必须在赛前训练阶段正确地确定出应当强调哪些负荷因素,才能达到预定的成绩。一般来说,以速度和力量为主的项目,应当强调训练(负荷)强度;而对于要求高难技术动作的项目则应当首先重视训练难度。篮球运动是以全面的运动素质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的集体配合项目,所以,即应该强调负荷强度,又应该重视训练难度。
1.2.2.1.1.负荷强度:
 也称练习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个动作中的所完成的训练量或所表现出的生理、心理负荷反应量。在现代训练中负荷强度在比赛和训练安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训练已由突出训练量而转向突出训练强度,这是因为比赛负荷的核心是负荷强度,运动成绩就是一种最主要的强度指标,竞技比赛主要是比“强度”而不是比“量”。为此,现代运动训练对负荷强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提高或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负荷刺激强度必须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水平。在力量训练中,低于运动员最大力量30%的强度是没有训练效果的。能够使心肺功能的训练产生效果的最低心律阈值,应达到130次/分。运动员应采用超过其最大能力60%的刺激强度进行训练才能获得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