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理论解析


3.2 体能训练理论的探索
     在体能训练文化链条中,速度、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训练,只是文化链中运动学的表象,对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系统的训练,使体能训练朝着动力学、生理学等科学训练的方向发展,才能够揭示体能训练的本质规律。从体能的本质可以看出,人体的运动能力是由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结构合理了,功能才能发挥得更好。体能训练中,需要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骨的杠杆作用,关节角度的变化,骨骼肌的收缩,这正是从结构上对体能训练进行研究。运动生理学研究能量代谢,有氧无氧能力,肌力大小,神经支配作用等,也是从结构上进行的研究。因此,系统论视角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首先应该是利用人体科学的理论支撑,对人体八大系统进行训练,特别是与运动有直接关系的运动系统的训练,也就是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优化,这是推动体能训练文化链条由运动学的表象,向动力学、生理学等本质规律的转变,抓住了文化链条的关键,是对当前体能训练理论的文化创新。运动是大脑、神经支配下,各人体器官系统共同参与并协调配合的,骨、关节、肌肉的运动。骨、关节、肌肉的工作是通过人体各运动辅助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能量的,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13]。体能训练的结构方法应是对人体的结构进行训练优化,这些人体结构包括:运动系统的结构骨、关节、肌肉;人体各运动辅助呼吸、循环系统的肺、心脏、血管等结构;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及外中神经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系统论认为结构是一种诸要素间的关系。体能训练的结构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运功系统、运动辅助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结构之间的整体协调关系。可以说以结构为主的体能训练是一个优化人体系统结构的过程,优化的对象为运动的直接参与系统骨、关节、肌肉,能量供应系统各运动辅助系统,运动的支配者神经系统等,优化的目的使各系统协调工作,使整个人体系统最优化,提高人体系统功能。在具体训练实践中,对运动系统的优化,应结合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分析骨、关节、肌肉的力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和运动中骨、关节、肌肉的工作特点,探索怎样进行骨、关节、肌肉训练。
    以结构为出发点也是系统论方法与传统的还原论的主要差别,系统论用结构的差异来解释不同系统的差异,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论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理论[14],为全部系统论的研究提供研究依据。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与功能比,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功能,要改变系统的功能,必须以其结构为操作对象,通过改变结构来改变功能。实践的目的是改变物质的功能,但功能不是人的直接操作对象,实践的方法是改变物质的结构[15](见下表)。这种结构方法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消解功能方法体能训练面临的,与人体科学的衔接问题,科学技术介入的落脚点问题,难以达到体能训练的集约化等困境。还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利于与专项结合的运动员身体形态发育,有利于其他训练方法和理念的探索。尽管体能训练的结构方法能消解功能方法面临的困境,有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身体形态的发育,但缺少功能方法体能训练中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素质等直观性和与运动直接系统组成性质方法论相互关系结构稳定便于认识和操作结构决定功能不稳定不是直接的操作对象功能 系统论的结构与功能表相关性。从系统观和对体能的功能方法与结构方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结构方法更有科学性,应成为体能训练的主导,但也不能单纯地从结构出发来对体能进行训练。系统论认为: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是结构与功能的这种相互作用,推动了系统的演化和发展[16]。系统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结构方法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也非常重视功能方法的运用,功能不仅仅被结构所决定,而且能动地改变着系统的结构,从而使系统更加完善。
     对那些目前科学技术很难达到的人体研究领域,或其他结构方法解决不了的训练难题,运用功能方法可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体能的功能方法训练不应是被动的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素质进行练习,而是应主动发挥系统中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通过功能的方法去达到改变结构的目的。如力量训练中,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目的的刺激某些肌肉群,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多大的力量。
4 小结
     人从体能的概念分析,人体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才是体能真正的本质内涵,体能训练是对人体系统优化的过程,是综合的科学活动。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下,体能训练应是从结构到功能的训练,依据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体能训练理论应建立以结构方法为主、功能方法为辅的训练新思路。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做到结构方法与功能方法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运动员的体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从结构入手探求人体本质的可能,便于从结构到功能的体能训练规律的探索,推动体能训练文化链条由运动学的表象,向动力学、生理学等本质规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