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技术

  前臂:旋前;

  腕及手指:腕尺侧偏,拇指对掌,其余手指屈曲,内收。

  功能活动如用手摸对侧膝。

  2)下肢模式

  <1>以髋关节为轴心,下肢亦有四种基本模式:

  D1F屈:屈曲——内收——外旋

  D1E伸:伸展——外展——内旋

  D2F屈:屈曲——外展——内旋

  D2E伸:伸展——内收——外旋

  <2>以膝关节为轴心,下肢有四种基本模式

  伸展——内收——髋外旋踝背屈

  屈曲——外展——髋内旋踝跖屈

  伸展——外展——髋内旋踝背屈

  屈曲——内收——髋外旋踝跖屈

  1〉下肢D1屈曲。

  髋:屈曲、内收、外旋;

  膝:屈伸;

  踝及足趾:踝背屈、内翻,趾伸。

  功能活动如用足内侧踢足球。

  2〉下肢D1伸展。

  髋:后伸、外展、内旋;

  膝:屈伸;

  踝及足趾:踝跖屈、外翻、趾屈。

  功能活动如穿裤子时将腿伸入裤中。

  3〉下肢D2屈曲。

  髋:屈曲、外展、外旋;

  膝:屈曲;

  踝及足趾:踝背屈、外翻、趾伸。

  功能活动如蛙泳中的蹬腿。

  4〉下肢D2伸展。

  髋:后伸、内收、外旋;

  膝:屈伸;

  踝及足趾:踝跖屈、内翻、趾屈。

  功能活动如行走时足跟离地。

  3)双侧模式

  即上下肢同时进行的运动模式

  <1>对称性模式:双侧上肢或双下肢同时完成相同对称运动模式

  作用:促进躯干屈肌和伸肌的运动。

  <2>不对称性模式;双上肢或双下肢同时完成相同一侧相同方向的运动模式

  作用:促进躯干屈肌伸肌的运动

  <3>相互模式:双上肢或双下肢同时完成不同方向的运动模式

  作用:促进躯干旋转

  <4>交叉对角模式:即上下肢结合运动模式

  A同向模式:同侧上下肢同时完成相同方向的运动模式

  B异向模式:不同侧的上下肢同时完成相同方向的运动模式

  C对角线交叉模式:不同侧上下肢在完成相同方向的动作的同时,另一侧上下肢进行同方向的运动模式

  五、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PNF技术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如,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髓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如,骨折、手外伤后均可使用这些技术。

  (2)禁忌症:PNF技术的应用有所限制,如何并骨折部位,骨折位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委的患者,不能应用牵伸手法;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症期;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PNF技术;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对口令不能准确反映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的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

  六、具体应用

  PNF是促进技术中应用最广范的一种,特别适用于肌无力和控制能力差的患者。应针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最适应的技术,以便患者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1)肌肉障碍

  肌无力:选用重复收缩、慢逆转技术来增加肌力和耐力。

  肌张力低下:快速牵拉、节律型发动技术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肌张力过高:应用保持——放松、节律型稳定、慢逆转技术降低肌张力、增加肌肉的弹性。

  (2)关节障碍

  疼痛肿胀: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患者,为了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可选择等长收缩的技术,而不是用关节产生运动,如,保持——放松。

  肌肉僵硬:由于肌肉肌腱僵硬使关节受限的患者,可选择收缩——放松、慢返乡——维持——放松技巧来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关节不稳定:节律行稳定、慢逆转均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增加本体感觉性反应。

  (3)共济失调障碍:慢逆转——保持、节律型稳定技术可增加稳定性和协调性。

  (4)PNF对偏瘫肩半脱位治疗

  治疗时利用患侧的PNF肩胛带模式和患侧的上肢组合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具体方法为

  ① 肩胛骨前伸模式:在健侧卧位下引导患侧肩胛骨对着病人的鼻尖做向上、向前运动;

  ②肩胛骨后缩模式:在健侧卧位下引导患侧肩胛骨朝下段胸椎做向下、向后运动;

  ③肩胛骨前缩模式:在健侧卧位下引导患侧肩胛骨朝着对侧髂嵴做向下、向前运动;④肩胛骨后伸模式:在健侧卧位下引导患侧肩胛骨朝着对侧髂嵴的相反方向做向上、向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