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力量和反应力量的训练

运动神经中枢对拉长一缩短周期的调节作用是反应力量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神经中枢对反应力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运动单位的募集和运动单位兴奋频率的改善进行。当肌肉被拉长时,运动神经中枢根据肌肉感受器肌梭传来的信息,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或提高每个参与工作运动单位的兴奋频率。根据著名的海奈曼募集原则,反应力量产生过程中神经的募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单位的选择性募集,即募集大的快肌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肌电图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射式收缩开始之前肌肉已经开始兴奋,人们称这一提前到来的肌紧张现象为“预兴奋”。预兴奋现象是典型的神经一肌肉系统的应激反应。它不仅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而且也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处于最佳的准备状态,以完成即将来临的快速大强度肌肉工作。高豪夫认为预兴奋是肌肉离心一向心收缩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的时间、幅度和走向与即将进行的肌肉工作的强度和受试者的训练水平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大量肌电研究结果也证明了离心一向心收缩中肌力在神经反射性调节下的增长情况。施密特布莱希尔和高豪夫的研究发现,受试者的肌电图在跳深的离心收缩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突然升高,它说明神经中枢对肌肉的牵拉做出了积极反应,肌肉收缩得到反射性地加强。

拉长一缩短周期是弹性能量产生、储存和再利用的必需条件和保证,也是导致运动神经中枢对肌肉收缩进行调节的主要原因。快速的拉长一缩短周期可以促使弹性能量的生成,增强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和反射性募集作用。而协调的拉长一缩短周期则能够减少收缩过程中弹性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 反应力量的训练

反应力量对运动成绩的重要影响使人们愈加重视对其训练的研究。无疑反应力量同其它力量一样受到诸如肌纤维类型和肌腱的长度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已证明后天的训练同样能够有效地发展这一力量素质。

反应力量的可训练性已被大量动物实验得到证明。维迪克1 9 7 3 年对兔的肌健进行研究,经过4 0周的训练之后,受训练兔子的肌健负荷一变形曲线明显优于无训练兔子。1 9 8 1 年著名生理学家握欧从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了训练对猪跟腱的影响。他的研究表明,尽管通过12个月的训练跟腱的横断面积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跟腱的力量以及跟腱与骨附着点的结合力均明显得到增强。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人员对人体反应力量的训练进行了研究。施密特布莱希尔和高豪夫对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跳深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运动员不仅在跳深高度上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而且在诸如踏跳时间、力一时间曲线和肌电图等相关指标上也优于后者。泰戈迈尔对体育大学生进行了为期4周的反应力量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反应力量水平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明显增长。受试者跳深时的肌电图也出现显著变化,这说明通过专门的反应力量训练使神经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得到了改善。施密特布莱希尔等人对排球运动员的反应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受试运动员的弹跳力得到了显著性提高。

在对反应力量可训练性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十分重视反应力量与其它力量素质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根据比勒的研究,最大力量是所有其它力量素质的基础,当然它对反应力量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这一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梅斯特尔等人对世界级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反应力量训练进行长达 1a的跟踪研究,他们的一个重要研究结论是,高水平运动员反应力量与最大力量的增长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即通过专门的训练方法能够使反应力量在最大力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显然这种不依赖最大力量在反应力量素质上的专门提高主要是通过不同肌肉之间协调能力的改善所至。参与运动的各不同肌肉之间协调配合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肌肉或肌群之间的对抗,增加肌肉协同收缩速度,提高整体运动的效率。该研究结果还说明对反应力量素质的训练应考虑运动员不同的运动水平,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通过发展最大力量可以同时使反应力量得到提高,而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则应该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发展这一与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力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