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生化原理

一、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应遵循生化适应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为了使机体代谢能力得到提高,训练负荷量必须打破身体原有的代谢平衡,通过
训练身体在逐步适应训练过程中建立新的平衡,最终使身体机能不断提高。
(二)特异性原则
专门进行某一系统的训练会优先发展相应系统的能力。比如,力量训练——肌肉壮大,肌力增强;耐力训练——有氧代谢功能能力提高,这是集体对适应性训练的必然结果。此外还存在专项特异性:如进行游泳耐力训练,在游泳时有氧代谢能力提高11%,而跑步有氧代谢能力仅提高1.5%。
(三)重复性原则
通过训练获得的生物学适应要不断加强巩固,不然所得到的训练效果会逐渐消退
  此外,还有循序渐进原则、全面训练原则和个别对待原则。
二、制定训练计划的基本程序
(一)   了解不同训练项目的代谢类型
根据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特低昂,可将竞技体育项目的功能分为5种代谢类型:1、磷酸原代谢类型;2、磷酸原代谢-糖酵解类型;3、糖酵解类型;4、糖酵解-有氧氧化类型;5、有氧氧化类型。
我们所针对的800米、1000米以及1500米跑属于糖酵解-有氧代谢。
(二)   明确专项特点
不同运动项目的体内各供能系统的供能百分比各异。
田径800米:磷酸原和糖酵解30%;糖酵解和有氧65%;有氧5%
(三)   了解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特点
最大用力时间:2分钟:磷酸原系统4%;糖酵解系统46%;有氧代谢系统50%
              4分钟:磷酸原系统2%;糖酵解系统28%;有氧代谢系统70%
(四)   了解运动后能源物质回复特点和规律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回复就不能继续训练。”训练中被消耗的能源物质或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训练后恢复期从新回复或取消。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休息间歇,是完成训练计划,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糖原:长时间训练后 半时反应10小时 最长恢复时间46小时
        间歇运动后 半时反应5小时 最长恢复时间24小时
乳酸消除:运动性恢复 半时反应10~15分钟 最短恢复时间30分钟 最长恢复时间1小时
          休息性恢复 半时反应25分钟 最短恢复时间1小时 最长恢复时间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