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活动范围下进行深蹲

深蹲
深蹲(或称蹲举)出现在绝大多数的训练菜单中。然而,有人误以为全蹲举(Full Squats,大腿后侧贴小腿)是有危险存在。俗话说,"鲜少有坏的动作,只有差的执行方式"。许多教练在设计肌力训练计划时,并没有让肌肉在全活动范围下进行适当的训练。例如,在深蹲时只让大腿骨平行与地面而以,让负荷在“中及上”的活动范围,而忽略了底部的活动范围。
 
其结果导致运动员只能在一个有限的活动范围下进行高的负荷。然而,已经确定的是,当运动员以全活动范围进行深蹲时,膝盖受伤的发生率较少。深蹲蹲到水平高度在健力中十分普遍,然而,健力运动员试图举起他们所能负荷的最大的重量,但在很短的活动范围下进行。最终,健力选手是针对健力比赛在进行训练,不一定适合于竞技运动员。
 
局部范围的训练在肌力训练中有它的作用,但当训练时只使用局部范围,这会导致肌肉失衡,增加健康受伤的机会。有一个普遍的误解,透过全活动范围下进行深蹲是危险的。然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恰好相反,蹲的深可能提供更大的关节稳定度。"全深蹲对于健康的膝盖功能有不利的影响" 这个论点,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蹲的更深赋予了许多重要的好处,包括更大的肌肉活化及发展、改善能力及更好的运动表现。奥林匹克举重运动,运动员训练量中高达25%围绕在全深蹲上,但膝盖受伤、功能受损的情况非常低。
 
膝关节在站立及全深蹲到底时是最稳定的。而在中间点(约90度)是最不平稳的,当你停留在这个点时,迫使你在最糟的情况下承受负重并且改变动作方向。而在全深蹲的动作中,臀肌及大腿后侧可以吸收其身体所受的施力,而半蹲则是让较少力量的膝盖肌肉来吸收其可观的施力,而这时膝盖的韧带提供很少的稳定性。
 
膝盖有四个主要的保护韧带,维持股骨在胫骨(ACL, PCL, MCL, LCL)上进行转移。在膝盖进行完全伸展及屈曲时,这四个主要韧带在保护作用是最有效的。当膝盖处在90度屈曲时,这四个韧带几乎完全松弛,不能在保护膝盖上扮演发挥起作用。另一篇关于深蹲的研究,作者指出“遵循规则的阻力训练赋予结缔组织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增加它的力量能力。更强的韧带可以改善负重的耐受性(Tolerance to load),进一步减少未来受伤的可能”。
 
除了强化膝盖的结缔组织,进行全深蹲也锻段其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us, VMO),在股四头肌群的四个头之间创造更平衡的关系,因为他们在膝盖骨上产生略有不同方向的拉扯。然而,股四头肌中唯一VMO(膝盖内侧呈现水滴状的肌肉)的头是跨越膝关节,在膝盖稳定的发展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再加上大腿后侧的半膜肌,彻底发展的VMO有助于保护膝盖的内侧。
 
在许多运动员身上,VMO通常是欠缺训练的,因为许多教练往往关注于深蹲的重量。因此,运动员从来没有在完全的活动范围下进行深蹲,并且经常忽略辅助(矫正)的动作,导致VMO尚未发展,使得膝盖容易受伤。全深蹲依然是运动准备时的一个主食,因为当它被正确的进行时,不仅更有效率的让你变的更大、更强、更有运动能力,同时也使运动员更有抵抗受伤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