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蹲是让你跑更快、跳更高的秘密武器?

 体能教练Jake Tuura在知名运动训练网站STACK.COM中发文提到:过去我是一个深蹲的推崇者,我一直以来都相信深蹲,蹲越低效果越好,微蹲(1 /4 蹲)、半蹲从来就没有在我或运动员训练计画中出现过,而我的运动员也因为深蹲变得更强壮。例如,去年秋季我开始训练一支二级大学的棒球队伍。为了测试他们的爆发力,在开季时先测每个人的垂直跳高度,接着经过两个月的高强度肌力训练(包含深蹲),重新再测试一次垂直跳高度。那些年轻、肌力较弱的选手在这短短几个月中获得了可观的力量进步,平均垂直跳高度增加了 3-5 英吋。这也符合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深蹲增加了跳跃的表现,有着非常高的肌力与爆发力转换系数。相较于浅蹲,深蹲可以得到更好的垂提跳转换结果。

垂直跳测试
NFL垂直跳测
 
但是这样的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那些有着长年训练资历 ( 超过 5 年以上规律的周期训练 ) 的运动员(重量训练年资更长、身体素质更强壮)。虽然经过高强度深蹲训练后,他们在下肢肌力也得到不错的进步,但却没有像那些较少重量训练资历的选手一样,得到好的垂直跳高度转换。结果我发现另外一项关于蹲举的深度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的研究:总计 28 位的大学运动员,参与 16 周的实验。他们被平均分配到全蹲、半蹲、微蹲的组别,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会遵照被分配的深蹲高度进行训练。一周训练四天(2 天上半身、 2 天下半身),每四周强度会渐进增加从 8 RM 、 6 RM 、 4 RM 、到 2 RM 。
 
16 周后得到的结果,全蹲组在全蹲 1 RM 有着最大的肌力进步,半蹲组在半蹲 1 RM 有着最大的肌力进步,微蹲组在微蹲 1 RM 有着最大的肌力进步。在爆发力表现上,微蹲组显示出最好的爆发力转换结果,有着极高的垂直跳与冲刺表现的关联性,半蹲组则得到的结果次之,全蹲组则是有着相较于微蹲与半蹲而言,有着较低的垂直跳与冲刺表现提升的关联性。
 
数据统计的结果发现,在“高度训练”的运动员中,越小的蹲举移动范围训练(类似冲刺与跳跃角度;1/4蹲)可以在冲刺与跳跃上有着较佳的表现提升结果。微蹲相较半蹲和深蹲可以让运动员有更好的爆发力转换。
 
超负荷微蹲
图片来源:超负荷微蹲
 
可能的原因为:
特殊关节角度训练:微蹲更贴近在跳跃或冲刺时(站立阶段; Stance Phase)的角度。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微蹲可以有更好的动作转换,因为在训练时的关节角度更特殊化。


跑步中站阶段
图片来源:跑步中站立阶段(Stance Phase)

特殊关节角度的超负荷:在实验中运动员在微蹲时,可以相较全蹲提高 30-45%的整体负荷量。也就是说在全蹲训练时,对于微蹲姿势(特殊训练角度)实际上只承受 70%的最大负荷量而已。对于高度训练的运动员而言,这可能是对于最大肌力发展上较为不足的训练负荷。所以为给予微蹲角度足够的超负荷,运动员必须分开独自训练并给予微蹲更高的负荷量。

我认为特殊关节角度的训练也是在训练爆发力时,会利用爆发悬垂上膊(Hang Power Clean)的原因之一。从站姿到快速的臀部后推、微屈膝盖,经过快速的三关节伸展、耸肩、高拉后,在回到运动员姿势接杠。

爆发上挺.gif
如何才能应用以上的理论跳更高跑更快呢?
 
先建构全蹲时的相对肌力。在本文所引用的研究中,运动员可以至少深蹲 1.5 倍的体重。较年轻、虚弱的运动员相较于给予微蹲训练之下,更可以从深蹲中获得更多的肌肥大和肌力提升的结果。
运用混合式深蹲(背、前蹲举,分腿蹲)和不同的蹲举深度(全、半、微蹲)来最大化全关节角度的肌力发展,预防过度使用的损伤发生,发展更全面的运动员肌力。
 
使用腰带式深蹲来操作微蹲训练,可以降低给予身体过度的纵轴负荷压力,预防因为微蹲时超负荷带给下背过多的压力。
微蹲.gif